奔赴山与海 征途向未来——记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建设工作大会

2022年12月8日,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在资中县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了授牌仪式暨建设工作大会。

庄严而隆重的授牌仪式后,大会进行了承前启后的课题成果展示与汇报。工作室导师、省特级教师、德阳市杰出教师尹福泉,有突出贡献的省优秀专家蒋光明分别以讲座的形式,倾注了他们对工作室成立与发展的扶植和引领。部分成员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体系实践研究”,展示了各工作站子课题的结题成果。

尹老师以“有效教学与专业成长”为题,从理论的高度寄予了其对工作室成员们的殷切希望。他认为,有效教学需要融通专业、生活资源和语文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情境,并将系列任务贯注到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基于语言运用,共同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他觉得,教师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需要在阅读、参培和榜样学习中,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反思并陶铸独到见解,形成教学主张。在积累、创新中,弘扬工匠精神,做一个乐于倾听、善于合作、兼收并蓄且能优质输出的有教育情怀的研究型教师。

 

尹福泉老师做讲座

 

蒋光明老师则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典型课例研究入手,带领与会教师从仰望理论的星空,走向行动探索的实地。他围绕“课例研究”,以其宽广的视野,横扫中外著述,深入浅出地综述了什么是课例研究;从教学构思、教学方案、课堂实录、教学评析、教学反思的目的、要点、表述等方面阐述了怎样进行课例研究。还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为例,展示了其以学习革命精神为核心,以读法为基础,以语用为目标的教学定位;通过将以文体定篇章的生活化专题教学项目,细化为一个一个的教学任务,以创设情境与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课例研究框架。再以课例研究的论文、教学方案、教学反思等成品,告诉老师们,“课例研究”,其实就是一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过程性描述。蒋老师明白晓畅的智慧结晶,为工作室成员们成为研究型教师送上了成长之梯,也传达出教师成长的天花板必然是研究型的专家共识。

 

蒋光明老师做讲座

 

汲取了专家精酿的琼浆,与会成员还学习了傅洪成、蒋光明、邓丽霞、王伦万、易伟等子课题负责人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果。课题鉴定专家、省特级教师李勇生在结题评审时,用“凡是准予立项的课题,都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价值”,充分肯定了每一个课题存在的意义。老师们基于“核心素养”,把研究的触角探向了“微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这其中不乏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专题。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依然让大家收获了不小的惊喜。

 

蒋光明做报告

 

 

邓丽霞做报告

 

 

王伦万做报告

 

 

易伟做报告

 

尤其是傅洪成老师关于“微写作”的课题,李老师更是赞不绝口。工作室成员们看到,傅老师研究团队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研究方向;以调研、访谈了解学情;通过举办专题研训活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组织献课、评课及竞赛活动,开发教学资源,整理、形成微写作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体系。并通过尹福泉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以做报告、献课、办讲座、参赛等方式推广研究成果。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集结了在线课程教学资源12节/次;主编、参编校本教材和职教高考复习指导用书6部;形成案例20余个;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论文22篇;阶段成果10余个;在研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2个。特别是其构建的“545”微写作课堂教学模式,深具推广价值。此外,该成果建构的表达观点类、描述类、抒情类等微写作课堂教学策略,及“问题文+范文”“典型文+思维导图”“关键技法+下水文”“自选范文+借鉴点+仿写文”等模型,在中职语文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45”微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老师们展示完课题成果后,工作室领衔人傅洪成,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增强名师工作室教师教学能力”主题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发言中,他再一次强调,名师应注重对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执行及课后反思能力的锤炼。同时,以“雁阵”群飞,为团队营造“向上之风”;头雁疲倦,新雁代其领航;有雁受伤,队友即飞出大雁阵与伤雁形成小雁阵;以及群雁为头雁鼓劲的“呱呱”之声等自然现象,隐喻工作室成员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家相互协作、彼此成就。因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傅洪成发言

 

本次大会展示的主要内容之一——课题研究,其实也就是完成的一项又一项解决真实问题的项目。这与工作室的榜单任务——“项目式教学”不谋而合。会上展示的系列结题报告,完美地呈现了上阶段的工作,为本工作室指向未来的征途,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相信工作室成员们将紧紧围绕在“头雁”傅洪成老师的周围,抢抓机遇,踔厉奋发,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自主研发校本教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新人。在修己达人,塑造研究型教师的书山与文海的奔赴中,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为中职语文教学奉献“傅室”智慧和力量。(陈晓英)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