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威雅学校:揽获理科竞赛与科研“大满贯”的她叩开全球Top 2帝国理工之门

帝国理工学院

 

 

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主攻理学、工学、医学和商学的研究型大学,全称为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2025年QS世界排名第二。

帝国理工学院是金三角名校、罗素大学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国际科技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参与院校,被誉为“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是英国入学标准和淘汰率双高的大学之一。调查表明,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

王同学E. Wang

A Level预估成绩:

数学A*、高数A*、化学A*、生物A*

雅思分数7.5

EPQ项目:

功能性水凝胶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部分竞赛成果:

Crest Gold Award

National High School Debate – Octofinalist「 化学 」

UKCHO –  Global Gold

CCC –  Gold Award, National top 10%

JCCO – National Gold「 生物 」

BBO – Global Silver「 数学 」

Euclid – Distinction

UKMT SMC –  Global Silver

已获录取通知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 化学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 化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 化学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 化学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数学与物理科学

 

 

她在IGCSE音乐考试中提交了一首原创钢琴曲,《Enchanted》,以Einaudi的《NuvoleBianche》和德彪西的《月光》为灵感借鉴,利用扩展和弦、平行和弦与多调性的铺陈,娓娓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意外闯入神秘森林,而开始探索魔法世界的故事。

她最终在这科考试中拿到了最高分9分的好成绩。最高分的成长代表着最高分的努力。七年来,她头顶耀日,踏过毛毯般的草甸,在常州威雅这座绿洲之中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心中热爱。却也不忘适时停下,与脚下急速穿行的松鼠嬉戏,一路兴味盎然,直至叩开梦寐以求的“魔法”世界。

她虽与梦校牛津失之交臂,但却收获了一整座热闹的伦敦城。在帝国理工这座科学堡垒的创新热土之上,化学“魔法”世界的寻宝冒险依然在等待着这位无冕之王。

 

 

打开有机化学世界的大门

白日梦想家奏响创客狂想曲

 

进入升学年级的这两年,王同学度过了分外忙碌,但充实、卓有收获的时光。她在十一年级时将数理化生各学科的国际竞赛一网打尽,获奖无数,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独立研究项目(EPQ)。她不仅提前一年完成,还摘得了英国科学协会对STEM科研项目的至高认可——Crest金奖。

她独立探索了两个科研项目。一个是食品化学领域关于茶水化学成分检测的项目。另一个,也就是Crest金奖项目,是环境科学领域的功能性水凝胶研究。“环境化学是我之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面对越是未知的领域,她越是想要深入了解。

鉴于全球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污水和废水的处理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水凝胶,无论是合成物还是天然聚合物,都能通过其亲水性交联结构吸附废水,从而有望解决污染问题。”因此,王同学确定了这个选题。

 

 

 

▲独立研究与汇报

“研究的过程不仅培养了我实验设计和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技能,更让我学会了最大化活用自身的能力。譬如,我会运用A Level统计中学到的知识,去对我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阅读文献、研究水凝胶的性能和选材,然后亲手制作,再到最后对我的产物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这非常有成就感。”这项研究也在帝国理工的面试中获得了在环境化学方面拥有颇高建树的教授垂青。

在她八、九年级时,和父母在英国的名校探访之旅在她心中埋下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梦。望着所向往的牛津和帝国理工,她笑称自己只是个白日梦想家。但随着对自己的热爱与天赋进一步探索的过程中,梦想于她而言渐渐不再遥不可及。

“九年级备考IGCSE的时候,我觉得化学很简单,是可以拿年级第一的程度。在十一年级准备竞赛的时候,我进而发现,自己对有机化学很感兴趣。”相比较需要更多背诵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对于王同学来说像是趣味十足的拼拼图游戏,“有机合成就是拼一个特别大的分子。为此,你需要制作一个个小的分子,把它们拼在一起。”

 

 

 

 

 

 

▲部分竞赛奖状

不过彼时,她尚未完全确认自己的专业方向,所以报名了很多竞赛,尝试在竞赛里探寻自己的兴趣。现在的她作为多元增益级长,会非常热心地与同学们分享竞赛选择与备考心得,“我在制作时间安排表时会清晰规划好我每个月都要做什么,都要参加什么竞赛。”不过,短短一年内能达成这么辉煌的战绩,不止归功于科学严谨的时间安排,自然也少不了巧劲、天赋与天道酬勤的努力。

对于“温故”,王同学相比较刷题,更喜欢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吃透”,对每一页进行相对总结。而对于“知新”,她更喜欢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自主学习。“我经常在网站上看一位叫Chad‘s Prep的分享。这个老师算是半个我的有机化学启蒙老师,他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一个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原理。”

 

▲化学博主推荐

“我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刷题类型的。像MrsJiang和MrsGe这些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们平日也非常严格地让我们练习做题。”王同学介绍说。另外,A Level的物理和数学联系非常紧密。譬如,A Level数学中有关统计的部分在A Level物理学习中也是必备的技能。A Level数学中介绍mechanics (机械力学) 的单元差不多能覆盖A Level物理的相关知识。因此,可以取巧达到一石二鸟的成果。尽管没有选修A Level物理课,但她依然在SPC (英国物理高级挑战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整理的笔记

备战UKCHO(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时候恰逢春节。王同学跟着爸爸妈妈去外婆家拜年,与外面客餐厅里围炉欢聚的亲戚们不同,她钻在书房里一呆就是一整天。针对化学计算的相关薄弱点,她认真研读完化学老师MrShaikh推荐的教科书《Calculation in AS/A Level》,将其逐一攻破。她绝不拘囿于应试,而更热衷于在细微点滴处拓展化学的广度和深度,阅读一些如《Why chemical reactions happen》的化学读物。时间细密的针脚与苦心勤学终酿出甜蜜的果实。

 

 

▲推荐书目

有人说,童年承载着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王同学对有机化学的天赋与创造力或许也传承自父母。“我的爸爸是学工程学的,而妈妈是化学专业的,从事并热爱食品香精方面的创新和拓展。在我小的时候,妈妈经常会把公司里研发的新品饮料测试样品给我试喝和测评,会跟我解释这个样品好喝是因为里面加了什么风味物质,使其口感和风味更丰富愉悦。但我那时年纪太小听不太懂。”王同学坦言,“我的食品化学项目——茶成分研究,应该多少受了我妈妈的影响。”未来,她希望自己可以从事有机化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爱、支持与陪伴

培养“自我成长”能力的土壤

 

王同学在上海某老牌双语学校度过了她的幼儿园和小学时期,直至她六年级选择转学常州威雅。“那时比较叛逆,就想离家远一点。再看这里的生态环境和伙食那么好,就不假思索的来了。”王同学一双笑眼清澈灵动,回想那时幼稚的自己不禁觉得好笑。

她坦言,自己以前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的人,也不太自信。但如今,她意气风发、谈吐有致,是老师们眼中变化最大的学生之一。七年来的全寄宿生活‘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她打开自己、塑造性格与能力。其中,“世界学者杯”就是她在威雅尝试过且非常推荐的机会。

“虽然最后因为疫情没有去成比赛,但它依然对我的帮助很大。”作为一项国际性综合知识竞赛,锻炼到学生的能力也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给你大概15分钟时间去准备一个辩题。这对你的逻辑思考与归纳能力要求很高,我也渐渐学习着组织自己的语言,研究、调查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在她的化学逐梦之路上,不止有妈妈的启蒙,更不乏掌灯人的陪伴,比如她IGCSE时期的化学老师MrBarry和A Level时期的化学老师MrShaikh和MrGreaves。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说的是一种聚合反应。这个名词无论历经多少年,王同学都很难忘记,“每当我在教科书上看到陌生名词,去问MrBarry,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我解释。而且他的PPT课件做得非常清楚,能让我清楚知道现阶段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对我备考非常有帮助。”

“有两次我生病了没能去上课,MrBarry专门安排了时间给我一对一讲课,让我很是感动。每当我心情不好,我只要问他‘May we have a chat?’,他即使手头再忙也会立刻放下工作,与我谈心。”

立刻响应、认真回复是老师们不言而喻的默契。“每当我给MrGreaves留言问问题,他都会非常详细地回复我,还会附上一些相关的拓展网址。让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不只是死记硬背。MrShaikh也是,只要我有事找他,他都会秒回。”在她的项目刚拿下Crest金奖的时候,MrShaikh开心地在校园里逢人就说,对这个得意门生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MrGreaves回复王同学问题

“一开始,我对如何做一个科研项目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论文。是MrBarry一步一步指导我,让我知道了如何有效引用文献中的信息,来服务我的论文主旨,以及一篇学术研究论文不止要有介绍说明、实验步骤和结论,它还需要摘要、实验过程评估,以及方法比对等。”从零到一,随着研究项目的顺利进展,她的个人文书(PS)内容也逐渐丰满。

不过,在王同学最开始写文书的时候,也进入了一个大众误区——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行文和辞藻而导致了表达的不连贯。“高年级主任MrFosu虽然不教化学,但他像改文章一样的修改了我的文书,让这篇600多字的文书变成了一篇真正的文章!”她说道。

MrFosu,这位来自伦敦政经的名师果敢地删去了她花里胡哨的用词,帮助她找回了文书的主旨,也就是她最感兴趣的有机化学部分。而她的导师兼化学老师MrBarry则帮助她把控了化学方面的专业术语和内容精准性。每周,王同学都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时间来细细打磨文书与推荐信。

 

“我还非常感谢升学负责人MsCrystal。她紧盯着我整个申请流程,每个礼拜都会跟进我的文书、推荐信的进度和UCAS的填写进度。”在细密的、强强联合的“关顾网”中,她离自己的梦校越来越近,直至收获了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面试邀请。

成长不止升学,全寄宿体验和学院制更是全方位培养了“自我成长”的土壤。像许多威雅学子一样,王同学也拥有斜杠的人生。

来到威雅后,她继续幼时的钢琴学习,并开始挑战英皇考级,最终达到了七级Distinction的认证。更在九、十年级的时候,受打击乐部主任MrHunter的邀请加入了学校打击乐团。本着钢琴与一些打击乐器的共通性,她从零基础开始,把打击乐的各个乐器都尝试了个遍,甚至是小众的马林巴琴也不例外。每周三晚,她都会参加打击乐团的排练,也常常亮相音乐会进行表演。音乐赋予她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于挑战的最好印证。

 

▲王同学在学校和朋友们欢度18岁生日

“我们学校有很多以学院为单位的活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学院合唱比赛。平时上课的时候,你可能很少有机会去和其他年级的同学进行交流,但在这种活动里,你就会了解学院里七到十二年级所有同学的特长,比如说打鼓、弹琴、唱歌、跳舞以及编舞等。大家都会互相鼓励,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学院争光。”王同学所在的Cavell学院正是近年来蝉联学院合唱比赛的冠军学院。女孩子们团结友爱、各展所长,构成最动人的画卷。

“我和朋友们每天都会围一大桌子吃饭、聊天,饭后也会一起散步、聊天,虽然我们没什么重合的课程,但都很乐意对彼此分享生活。”七年来,王同学在“如校如家”的氛围中收获了值得一辈子珍藏的友谊。

 

“今年年初,我被梦校——牛津拒了,伤心了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的很多朋友都在安慰我,一直在照顾我的情绪,家人们也一直在支持我。对此,我非常感激。”

熏风飘散,蝉鸣声起。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老师和朋友,这让王同学倍感不舍。但遗憾终究化为翅膀,曾经的雏鸟即将振翅飞翔,我们无比期待着未来,身为化学家的她会谱写出怎样的灿烂篇章。

夏校火热报名中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