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 “清风护苗·青春共筑”社会实践服务队:扬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为学习贯彻关于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要求。日前,齐鲁师范学院“清风护苗·青春共筑”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书写乡村实践故事,扬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

穿过硝烟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期间,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东泓炮台北洋海军提督署等景点进行了游览,对北洋海军英雄人物事迹有了详细的了解,实践队员说他们再一次看到了当年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耕育才沃土,播撒文化种子,厚植爱国情怀。

两地携手,共赴山河

为了引领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精神,为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本着优势互补、同创共建,和谐发展的原则,以本次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政府与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召开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双方签订“校地共建”协议。大水泊镇副镇长吕美玲、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代表高航以及“三下乡”实践团指导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签订会议。

关爱留守儿童,共创七彩假期

在大水泊小学,队员们开展了以“书香熏染少年志,微光如炬可撩‘援’”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为给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健全人格,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开阔眼界。队员们发挥所长,集思广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活动设计,积极交流讨论,最终确定本次志愿活动将开展“你画我猜接力赛、我是小小书法家、烦恼消失术”等活动,随后分工协作,进行物资购买、游戏设计、宣讲内容制作等。该活动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丢掉烦恼,收获了幸福和满足。

活动结束之后,实践服务队进行学生和志愿者结对,志愿者给孩子们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孩子们日后有学习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的困惑可以随时交流,对学生起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为爱而行:留守儿童“心连心”调研进行时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最真实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队员们来到了后土埠岭村和瓦屋庄展开实地调研活动。调研团实地考察当地教育文化,并且前往当地留守儿童家庭,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家庭现状等现实问题。

调研服务队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发现现存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服务队志愿者向学院心理老师请教问题解决方案,并前往大水坡学校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得到校领导同意后,在学校综合楼建立了一个心理角,服务队志愿者们在心里角放置了心语信箱,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烦恼投进信箱,每周志愿者将会联系在校老师进行信息收集,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向学院老师请教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学生给予帮助与反馈。

携手关心留守儿童,用爱点亮希望未来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希望之家一双自之门“8+1”公益基地与长城爱心大本营负责人交流活动经验后,队员们在此展开了有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报告会议。队员们重点探讨了报告显示的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强等问题,并提出强化监护责任,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基层组织和学校的作用等建议。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最后队员们一起深入学习了对青年学生的寄语,信中这样写道: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让队员们深刻地意识到到他们要以学习回信精神为契机,准确把握领袖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热情勉励、深刻教诲的核心要义。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发扬我们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同时也要在在人生最宝贵的阶段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心无旁骛地打牢成长基石,将对青年人的鼓励和希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扎根基层一线,勇于实践创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本次实践活动,齐鲁师范学院“清风护苗·青春共筑”志愿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回馈社会,传递当代青年学子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他们用心服务,带着一颗纯粹的心去温暖和呵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希望这点点萤火能化作星星微光照亮他们。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