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助无碍

为引起人们对残障群体的关注,打破社会大众的偏见,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和孩子们的公益精神和志愿服务意识,我们组织了本次暑期的“逐光有我,伴你同行”实践活动。在确定此次实践整体方向与计划安排后,团队于实践初期(2023.7.12—2023.7.26)发放问卷收集大众对残障群体的了解程度以及当下残障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需求,并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益实践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残障群体主要面临的困境以及内心需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打破偏见。

 

一、困境

(一)污名化

在过去大众的认知里,“残疾”即“残废”,残疾人被认定为残废人,即无用且被社会废弃的人。甚至在16世纪的欧洲,一些教徒认为残疾人被撒旦控制,所以社会大众应该“消灭”他们。1985成立的中国特奥会,前称“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20世纪80年代,《健康报》刊登的文章《莫称“残废”人》引发热议。作者认为“残废”这个词体现外界的偏见和歧视,给残疾人造成巨大压力,甚至会使残疾人陷入自暴自弃,作者建议将“残废”改为“身体不健全”或“伤残”。

 

依据小组问卷调查结果,绝大部分人认为言语攻击、眼神审视、肢体暴力、鼓励排挤都会对残障人士造成心理创伤,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言语攻击,占比最小的是肢体暴力。过去不少人对残障人士的称呼停留在“瘸子”“瞎子”“残废”“傻子”……。而如今“残废人”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这些称呼逐渐被“肢残人”“盲人”和“智障人”代替,体现了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但这一改变过程十分缓慢,任重道远。其中以“智障人”为例,智力障碍(简称智障)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在医学界这个名词被称之为智力发育迟缓,属于一种疾病,但由于大众长久的污名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听见人们争吵时会用诸如此类污名化的词来贬低、侮辱对方。

 

(二)缺少大众关注

残疾人是指因身体、智力、精神等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生活能力受到限制的人群。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91.4万人,占总人口的6.16%。但是如此大数量的残障人士所面临的无数问题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城市设施的不当使用、大众的偏见、求职就业的歧视等诸多问题都持续存在。经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表示身边没有残障人士,以及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残障人士。一半以上的人曾关注过有关残障人士的公益活动,接近百分之二十的人关注并且参加过,还有接近百分之三十的人从未关注并参加过有关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残障人士的困难和需要,我们于线上组织残障人士相关知识科普讲座。并于7月11日下午,前往河北省高碑店市进行线下活动,组织视障科普宣讲。此次科普的主题,一、如何爱护眼睛 二、关爱残障人士。主题一询问三个问题——全国爱眼日,影响视力的因素以及如何预防近视,小朋友们踊跃参与问题的回答,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发现其对爱护眼睛相关知识的匮乏,可见科普的必要性。主题二通过提问什么是视障以及播放残障人士相关视频科普帮助残障人士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拉近孩子们与残障人士的距离。

 

线下活动进入尾声。小朋友们在每位实践成员的带领下,进行绘本的朗读与录制,由小组成员制作有声书把孩子们充满爱意的声音传递给残障群体,点亮他们心中的光。

 

二、内心需求

(一)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的关爱

“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她当残疾人”。自7月26日起,团队与鹤群举办残健共融读书沙龙活动。刚开始选书目时,我们陷入的偏见误区是一定要选与残障人士有关的书或者纯粹的鸡汤文学。在后期与鹤群负责人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讨论读书沙龙准备工作,负责人向我们讲述残障人士的故事,由于流言、偏见,陌生人投来的讥讽或者怜悯的目光,他们把自己“包裹”起来,“藏”在家里,所以很多人生活中很少见甚至没有见过残疾人;大众普遍认为他们需要特别的照顾,会投来同情、怜悯的目光,同情并没有错,但他们需要的是有边界感的细节照顾,平等的关爱。

 

活动围绕《被讨厌的勇气》《我是我的光明》《奇迹男孩》《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依次开展了五期线上直播读书沙龙活动。科普心理知识以及讲述作者的经历,根据所讲内容延伸出问题与听众互动。在听众朋友积极的互动以及经历的分享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在虚无缥缈的宇宙,爱是可以超越一切时间与空间的奇迹。无论在任何维度,任何时间线,纵使星辰陨落,宇宙湮灭”。团队成员只是作为听众和作者之间跨越时空交流的介质,而他们不朽的灵魂在产生共鸣。

 

(二)社会环境

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就业质量低,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服务过程周期长,平等权利难以实现。当被问到是否了解过目前国家为残障人士在医疗、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的便利。只有极少部分人表示非常了解国家为残障人士在医疗、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的便利,过半的人只是表示有听到过但没了解。提及残障人士所需要的公共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洗手间盲文标志、马路上的黄色盲道、轮椅通道、音响提示以及通讯,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无障碍通道、洗手间,占比最小的是马路上的黄色盲道。而生活中最常见给他们带来所谓“便利”的措施是随处可见被占用和崎岖不平的盲道。

 

残障人士所需要的社会保障包括就业服务、资金补贴、法律保护、社会关爱、知识教育。

 

组织助残活动时,应注意对于需要的残障人士给予帮助、不得有歧视残障人士的行为、交流时注意回避其生理缺陷、适当提供辅助性工作,比如手语提示等

 

据调查,绝大多数人认为残障人士的心理状态是积极乐观的。他们被赋予身残志坚和热爱生活的“义务”。由于幸存者偏差,大家接触到的主要是书中、新闻里、电视剧中经历苦难磨砺而取得伟大成功的著名人士,甚至有人认为,如果他们没有经历这一苦难就不会成功,因此残障人士应该身残志坚,比非残疾人更成功才对。正如哈本所言:“让人们相信残疾本身不是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社会、身体和数字时代。对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实践感悟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且了解到残疾人目前生活面临的困境,身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关注社会所关注的,尽我们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加的温暖。还记得读书沙龙的时候,盲人朋友们很认真的聆听,并且时刻发表自己的感悟,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书籍的渴望,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希望读书沙龙能长久地进行。

——刘鹤

 

此次帮助视障人士的实践活动让我深受触动。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忽略了他们的存在,而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消沉,仍然积极乐观地生活。他们的坚韧和智慧令我十分钦佩。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意识到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我决心未来会继续参与这样的活动,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和尊重!

——韩高青

 

过去,由于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残障人士,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国残疾人数量极少。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的任务是写文案,需要阅读大量与残障人士有关的资料。掌握的信息里,我国残障人士占比为6.16%,数量庞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积极组织助残活动,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措施,保护他们的平等权利,努力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朱婷

 

对残障群体的关爱,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为了丰富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向他们传递友善和爱意,我参与了“逐光有我,伴你同行”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加深了对于视力重要性的认识,感受到了视障群体是一群友善的人们,他们虽然在身体上有些缺陷,但是却拥有着无比善良的内心。我从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希望。

同时,对于目前视障群体的并不明朗的现状,希望越来越多志愿者们一样的爱心人士持续发力,不断为无障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帮助更多残障人士享受平等权益,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正是:心向光明,有爱无碍。

——许筱轩

 

这个暑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参与到了“逐光有我,伴你同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参与本次实践的过程中,与残障人士们一起进行的读书分享会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让我认识到他们的可爱,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郭瑄晨

 

本次“逐光有我,伴你同行”实践活动主要是一个有关残障人士的线下宣讲和线上读书沙龙活动,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前往了河北省高碑店市为小朋友们普及有关残障人士的知识,并且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们一同制作有声书。之后我们还联合鹤群一起开展了多期读书沙龙抖音直播活动,为残障人士以及志愿者们带去一本本动人心弦的书籍。短暂的时间活动让我们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加深了我们对残障人士的了解,强化了我们表达沟通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次实践活动,珍惜每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

——杨瑞琦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在与小朋友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关于爱眼和护眼的知识,传播一些关于视障人士的知识。其次,用录制小朋友的声音做成有声书的方式,把小朋友的爱心传播给视障人群。在线上读书分享会中,将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书籍分享给残障人群,并且多以音频和提问互动的形式进行,考虑了视障人群的特殊性也兼顾了读书分享的意义。很开心和幸运能够参加此次活动,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关怀视障人群。

——徐梓瑄

 

在进行真正的直播前我和搭档排练了许久,并且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但是我们都做足了准备,与线上的朋友们分享了许多故事,也收获到了许多朋友的感悟和参与。真的感到非常幸运!不仅在进行前得到了参与老师的指导而且还进行了反思与修改,最后也圆满的结束了直播。

——刘鑫向荣

 

通过夏令营的宣讲,特别是在录制有声书时,我感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纯洁、热情、积极与善良。在读书沙龙中,除了分享以外,我也治愈了自己。我能感受到视障群体对待生活的积极乐观,待人的真诚与对己的严格要求。他们与我们的精彩互动,更让我感悟到了“逐光有我,伴你同行”的深刻内涵:我们都是追光者,同样,我们都是同行者。

——江孙彤

 

残障人士是一类弱势群体,他们因为某一方面的缺陷而相较于正常人有些不同。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重新了解了这一群群体,事实上国家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便利政策,让他们也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本次实践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残障人士开办的读书分享会,即使是通过线上的形式,我仍能从他们的积极互动中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他们十分的乐观,会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达到了我们互相治愈的效果。

——郝韵

 

在参与许多的志愿活动中,我结交了许多朋友,也帮助到了许多人,在参加志愿活动的时侯,我感觉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提高,志愿精神的真谛就是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那些拥有志愿者精神的人和我一起去传承志愿精神。

——袁子晴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